先行示范這一年 | 建設無廢城市,深圳打造美麗中國典范
隨著深圳大氣、水污染問題的不斷改善,“碧水藍天”的美景已經成為深圳新的名片。當前,深圳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歷史使命,在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中,不能只是“單項冠軍”。據了解,深圳每天產生約55萬噸各類固體廢物,“固廢圍城”的問題就日漸凸顯起來。著力解決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等問題,才能讓深圳成為“全能冠軍”。
建設無廢城市,深圳打造美麗中國典范
2019年4月30日,深圳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成為超大城市的唯一試點城市。深圳“無廢城市”的建設四階段目標得以明確,到今年年底深圳將系統構建起“無廢城市”指標體系,初步形成綠色發展和生活模式。
在深投環保福田分公司的工作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對一批固體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危險廢物被倒入巨型攪拌機,同時通過加入10%左右的水泥等一系列方式進行固化。這一過程完成后,處理完畢的固體廢物通過傳送帶輸入填埋場,進行壓實推平處理。
填埋場坐于梅林的一座山間,三面被綠山青草所環繞。整個場地覆蓋著黑色塑料布,據工作人員介紹,塑料下方填埋的就是經無害化處理的危險廢物。現場不但沒有任何異味,甚至在不遠處的積水邊上還有白鷺麻雀等鳥類在嬉戲。與其說這里是一塊危廢填埋場,這里更像是一塊小池塘。
李振猛告訴記者,他們會定期對填埋場周邊做化學分析,對周邊環境做好監控。
“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時代
目前填埋只占到深圳危廢處理比例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危險廢物都是經過焚燒處理,甚至可以資源化再利用。據了解,深圳危險廢物綜合處置能力63萬噸/年,處置種類達41大類,安全處置率已經達到了100%。
為了解決生活垃圾圍城問題,《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立法出臺,深圳將于今年9月1日進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時代。對生活垃圾的分類回收,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
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和化學品處處長林衛強表示從前端垃圾分類,垃圾轉運,到后端垃圾焚燒、垃圾回收再利用,深圳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推行“源頭減排”是固體廢物治理的核心。除了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淘汰高耗高污工藝和設備,推廣綠色產品、綠色發展以外,倡導市民綠色生活也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比如,今年六五環境日,引導快遞企業發起“綠色快遞”倡議,推行循環包裝箱、“瘦身膠帶”等;號召市民開展光盤行動,不浪費糧食,從源頭上減少廚余垃圾的產生。
截止目前,深圳已經初步完成58項指標建設中28項,100項建設任務中的47項,已經在生活垃圾、建筑廢棄物、醫療廢物等固體廢物領域構建起了從源頭減量到末端處置的全過程管理模式,為兄弟城市“無廢城市”建設提供了可推廣、可復制的“深圳經驗”。
來源:先鋒898